第(2/3)页 不过他当时来帮忙的人多,罐子村,双水村,王家庄来的人都不少,各种建材也准备的充足,自然而然箍的很快。 像少安这种,准备花一年时间来箍窑的,都算是比较快的了,很多人箍一孔新窑都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办到。 窑洞相比较于其他地区地方的建筑,在耗费方面,本来就要高一个档次,一般人轻易箍不起一孔新窑。 “少安,回去给爸妈说一声,大年就在我家里过,叫上二爸他们。”分别前,王满银交代了一句。 少安没有拒绝,点点头,骑着自行车,朝双水村驶去,车座上还绑着年货。 一回到双水村,村里人看见他以后,立马露出羡慕的眼神,热情的招呼道。 “少安,从石圪节赶集回来啊,我一听见这车铃的声音,我就知道是你。” “嚯,少安,买了不少年货啊,今天过个红火年啊。” “少安,新年快乐啊,过一个热闹年......” 少安在村子的人缘相当不错,平时做事便不计较得失,做事也很令人信服,不然也不会十八岁就当上生产队队长。 哪怕他现在去粮站吃上了公家饭,还买了自行车,不仅没有受到村里的排斥,反而人们对他更热情了,都想着以后要是有事的话好开口帮忙。 当然,嫉妒肯定是会有的,但明面上谁也不会表现出来。 少安骑着自行车,在村子的小路上驶着,迎面突然也来了一辆自行车。 定睛一看,原来是双水村的支书,田福堂。 少安咧嘴一笑,按了两下铃铛,热情招呼道:“福堂叔,你这是往哪儿去啊。” 田福堂听到熟悉的声音,扫了眼他崭新的自行车,一张脸顿时黑了下来,不过表面功夫还是没落下,淡淡道:“去公社跑一趟,你这是买了年货回来?” 少安点点头,“福堂叔家买年货了没有,要是没买就从这里拿点儿去,也省的再跑一趟了,我买的可多嘞。” 说着,少安还递过去一根红梅香烟。 田福堂摆摆手,“不敢再抽烟了,咳嗽的毛病还没好,年货啥的我早就买好了,就不由你操心,你啊,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了。” “行了,我也不多和你说,还忙着呢,先走了。” 第(2/3)页